优势产业快速向新兴产业转型 河南洛阳推出一批先进制造业改造项目******
本报郑州12月18日讯(记者夏先清、杨子佩)今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力点,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据了解,今年以来,洛阳已推出制造业“三大改造”项目450个以上,年度投资350亿元以上。
近日,位于洛阳市伊滨区的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现场一片繁忙。作为洛阳正式“牵手”宁德时代协同推进新能源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该项目将按照“灯塔工厂”标准建设,首期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预计3年内建成投产。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在创新载体建设领域,洛阳在推动4家省级产业研究院和10家市级产业研究院建设的基础上,正加快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年内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以上,培育各级质量标杆20家以上。
立足数字经济发展,洛阳将围绕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领域,充分发挥中移在线、华为新基建发展中心、阿里云等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头部企业,加快建设中部云谷、5G无线网新建工程、中科人工智能数据生产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
洛阳市市长徐衣显表示,洛阳加快落实产业发展工作举措,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培育发展光电元器件、农机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等十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万亿元级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0年以来中国各地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12日在北京透露,2020年以来,中国各地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人民币,下同),惠及困难民众7.3亿人次;其中2022年发放物价补贴约65亿元,惠及困难民众约2亿人次,对缓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困难民众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伴学当天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7类群体基础上,进一步将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阶段性纳入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范围,目前共覆盖困难民众约6700万人。部分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启动条件也持续优化。官方将启动条件中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同比涨幅由3.5%阶段性降低为3%。目前,满足CPI单月同比涨幅达到3%或CPI中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6%中的任一条件,即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部分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降低了启动条件。
周伴学还表示,补贴标准实现稳步提高。物价补贴发放标准与城乡低保标准挂钩,各地根据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和物价上涨情况,及时提高补贴标准。部分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放了一次性补贴。物价补贴发放时限则由早期“按月计算、按季发放”缩短至当前“按月计算、当月发放”,在相关物价指数公布当月发放到位,让困难民众尽早拿到物价补贴。
资金保障方面,周伴学介绍,目前各地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均明确了物价补贴资金来源。同时,中央财政每年对各地困难民众救助和抚恤优待工作给予适当支持。通过有力资金保障,能够确保物价补贴足额发放到位。(完)